高校作為思政教育的主陣地,要將三農文化充分融入思政教育,為鄉村振興培養具有深厚三農情懷的大學生,積極主動投身鄉村振興偉大事業。河北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輔導員范程程老師始終堅持“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的原則,著力探索三農文化與思政教育融合,并取得良好成效。
“以農為本 工學并舉”夯實思政教育
范程程十分重視培養學生三農意識,多舉措夯實三農文化宣傳教育基礎,構建三農文化與思政教育融合的教育體系。帶領學生參與多個三農文化主題的項目,科學強化了師生對三農文化的認知,提升了學生服務三農的意識。范程程與石家莊市畜牧獸醫學會、平山縣裕農養殖有限公司共同完成了石家莊市科科學技術研究與發展計劃項目“智能化豬場飲用水全自動凈化設備集成的研究與示范”(項目編號191500098A)。
該項目針對豬場畜禽飲用水威脅動物健康和食品安全的現狀,集成物理過濾和智能控制技術,創制智能化飲用水全自動凈化設備,解決了病原微生物污染水源的問題,從源頭上有效控制和防止飲用水源對畜禽產品的污染,降低畜禽的疾病發生率,提高養殖效益。項目成果獲得“河北省科學技術成果”證書并被評定為“國內領先”,進一步推動了“三農+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提升了服務三農事業發展、鄉村振興戰略及培養更多知農愛農人才的能力與水平。
“以農為本 思政先行”開展實踐教學
范程程在著力指導學生科研的基礎上,不斷豐富實踐教學內容,構建將三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實踐教學模式。以“鄉村振興”等為主題連續多年開展“情系水泉”實踐教育活動,帶領學生們走進田間地頭,以專業優勢積極服務三農。水泉村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山區,交通不便嚴重制約著當地農業發展。范程程組織學生調研團隊深入農村一線,開展實地調研,了解村民實際需求,指導學生針對當地農作物設計了大蔥培土機、玉米播種機、玉米收割機等農業機械,減輕村民工作量的同時達到實踐育人目的,鼓勵學生學以致用,在實踐中成長為強農興農的骨干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