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多家上市豬企陸續披露三季報。受益于4月以來市場的持續回暖,豬價上漲,各大企業業績普遍轉好,超半數上市豬企前三季度凈利潤轉正。其中,牧原股份、溫氏股份、新希望等規模豬企業績表現尤為亮眼。
高營收
有著“豬茅”之美譽的牧原股份前三季度實現營收807.73億元,同比增長43.52%。單第三季度實現營收365.05億元,歸母凈利潤81.95億元,同比暴漲1097.41%。不僅成功扭虧為盈,在十余家上市豬企中,凈利潤也位居首位。
溫氏股份亦擺脫虧損局面,其前三季度實現營收558.61億元,同比增長19.95%,歸母凈利潤6.86億元,同比增長107.07%。第三季度實現營收243.25億元,同比增長52.61%;歸母凈利潤42.09億元,同比增長158.43%。
新希望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004.19億元,同比增長6.29%。第三季度實現營收380.90億元,歸母凈利潤14.33億元,同比扭虧為盈。新希望憑借前三季度1004.19億元的營收,成為上市豬企中的“營收王”。
另有數據顯示,截止到9月末,17家主要上市豬企資產總額達到6138.71億元,比今年1月初的4248.18億元,增長1890.53億元。其中,牧原股份和新希望資產總額均超過千億,溫氏股份距離千億大關也僅一步之遙,達到983.5億元,此外大北農、正邦科技等11家企業資產總額也超過百億關口。
此前,許多業內人士預判,進入第四季度,豬肉價格大概率仍將處于穩中有升的狀態。
果不其然,今年10月,豬價持續走高,一度進入一級預警區間。
而在進入今年尾聲的11月和12月,生豬市場行情仍被業界看好。
浙商證券分析師孟維肖稱,11月份,行業將迎來二次育肥拋售的第一次高潮,生豬現貨價格或將明顯回調。12月份之后,傳統的腌臘、灌腸等豬肉消費需求日漸旺盛。
“隨著腌臘高峰開啟,生豬價格或迎來較強支撐!敝朽]證券分析師王琦表示,生豬養殖上市公司三季報陸續公布,主要企業均超預期,預計四季度利潤將進一步抬升。
然而,“二師兄”風光背后,也暗藏了養豬人的無奈。
高負債
讓許多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上市豬企業績普遍飄紅、一路向好的同時,截止到9月末,包括牧原股份、溫氏股份、新希望在內的17家上市豬企負債總額高達4076.34億元,比今年年初的3941.79億元,繼續增長134.55億元。其中,牧原股份以1137.15億元負債排名第一,新希望負債額接近千億,達到935.37億元,溫氏股份負債額接近600億元。
更讓人細思極恐的是,9月末,17家上市豬企的平均負債率為63.75%,其中正邦科技、京基智農兩家企業負債率超過80%,尤其令人膽顫驚心的是正邦科技,其負債率達到113.82%。另外,天邦食品、傲農生物、正虹科技的負債壓力也比較大,均超過70%;大部分豬企的負債率在60%到70%之間,在債務控制上做得比較好的是天康生物和東瑞股份,均低于50%。
負債率居高不下需要警惕,短期債務占比過高同樣需要關注。
據統計,正邦科技、京基智農兩家豬企的短期債務占比超過80%,負債率也超過80%,其外在表現就是資金壓力很大,加劇資金鏈中斷風險。另外,金新農、云南神農、牧原股份、傲農生物、大北農、天邦食品、正邦科技的短期債務也超過70%,溫氏股份、東瑞股份、華統股份、新希望4家企業主要以長期債務為主,長期債務占比都超過50%。
從企業現金流來看,各個豬企的狀況依然不太樂觀。數據為證,截止到9月末,17家上市豬企貨幣資金總額為521.06億元,較今年1月初減少19.66億元,大部分企業都出現貨幣資金遞減的情況。其中,減幅較大的是正邦科技和新希望,均超過30億元,另外,京基智農、天邦食品、東瑞股份等減幅也較大。
值得注意的是,被視作企業“血液”的現金流,是保證企業正常運營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不能維持較好的現金流,當風險來臨時,恐難行穩致遠!因資金鏈斷裂導致破產的企業并不罕見。
寫在后面:筆者認為,對于經久考驗的上市豬企來說,高負債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相反,經多輪“豬周期”驗證,這種方式似乎已經成為其實現快速擴張、搶占市場份額的有效手段,大家也早就了然于胸。只要維持在一定范圍內,上市豬企完全有能力應對。
不過,對于整個行業來說,高負債暗藏著“紊流”,一旦非瘟等不可抗力來襲,不管是多大規模的企業,都將遭受致命打擊。特別是對于中小散養殖戶來說,通過“負債”的方式前行并不值得提倡,因為無論從資金上,還是實力上,抑或是政策的傾向性來說,中小散養殖戶都與大豬企沒有可比性。